【摘要】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液体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炎性递质消除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性递质清除9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2.50%,低于对照组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液体复苏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升炎性递质清除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并发症;炎性递质;论文发表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是由于胰腺组织在多种原因下引起的自身消化发生出血、水肿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会出现恶心、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胰腺坏死、腹膜炎、休克等严重症状[1],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施以及时的治疗。本文探讨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81±3.49)岁,病程1d~22d,平均(10.25±2.50)d。研究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92±3.57)岁,病程1d~25d,平均(10.26±2.52)d。本次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食,重症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维持、抑制胰酶分泌治疗、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液体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脂肪乳能量、氨基酸、葡萄糖和液体支持。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将患者出入量控制在(300~500)mL/d,将晶胶比例维持在2∶1左右,输注胶体液完成之后,以静脉推注的形式给予患者利尿剂,根据患者情况推注1~2次,控制尿量最大值为100mL/h。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心、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液体潴留、肺水肿)发生率、炎性递质清除率、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并发症;炎性递质;论文发表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是由于胰腺组织在多种原因下引起的自身消化发生出血、水肿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会出现恶心、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胰腺坏死、腹膜炎、休克等严重症状[1],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施以及时的治疗。本文探讨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81±3.49)岁,病程1d~22d,平均(10.25±2.50)d。研究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92±3.57)岁,病程1d~25d,平均(10.26±2.52)d。本次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食,重症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维持、抑制胰酶分泌治疗、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液体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者脂肪乳能量、氨基酸、葡萄糖和液体支持。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将患者出入量控制在(300~500)mL/d,将晶胶比例维持在2∶1左右,输注胶体液完成之后,以静脉推注的形式给予患者利尿剂,根据患者情况推注1~2次,控制尿量最大值为100mL/h。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心、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液体潴留、肺水肿)发生率、炎性递质清除率、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2 2组患者炎性递质清除率及病死率对比
研究组炎性介质清除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2.50%,低于对照组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炎性递质清除率及病死率对比例(%)
3、讨论
随着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发病率的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在病情的急性反应期,胰腺会释放大量的酶分解产物,导致大量炎性物质经腹腔渗出,进而致患者因体液过量流失而出现低血容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人体微循环,最终引起胰腺坏死[2]。研究指出,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急性胰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其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改善微循环效果最佳手段,早期液体复苏以患者身体情况为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维持了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有效预防了器官组织水肿[3]。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液体复苏,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炎性递质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大量渗入第三间隙,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炎性物质大量渗出[4]。在应用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渗出的液体被重新吸收并转移至血浆内,从而消除了组织间水肿,改善细胞缺氧,促进了新陈代谢[5];并且对肾小球过滤机制产生促进作用,提高了滤过率,促进了炎性物质排出,保证了肾血流量;另外还促进了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有效预防肺水肿的发生[6]。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2 2组患者炎性递质清除率及病死率对比
研究组炎性介质清除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2.50%,低于对照组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炎性递质清除率及病死率对比例(%)
3、讨论
随着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发病率的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在病情的急性反应期,胰腺会释放大量的酶分解产物,导致大量炎性物质经腹腔渗出,进而致患者因体液过量流失而出现低血容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人体微循环,最终引起胰腺坏死[2]。研究指出,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急性胰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其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改善微循环效果最佳手段,早期液体复苏以患者身体情况为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维持了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有效预防了器官组织水肿[3]。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液体复苏,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炎性递质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大量渗入第三间隙,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炎性物质大量渗出[4]。在应用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渗出的液体被重新吸收并转移至血浆内,从而消除了组织间水肿,改善细胞缺氧,促进了新陈代谢[5];并且对肾小球过滤机制产生促进作用,提高了滤过率,促进了炎性物质排出,保证了肾血流量;另外还促进了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有效预防肺水肿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理想,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贺,高明,葛魏巍,等.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6):794-797.
[2] 符宜龙,舒艾娅,罗艳,等.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0):1042-1047.
[3] 郭军,王宇,饶友义,等.国内外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用药推荐意见的比较[J].医药导报,2019,38(9):1218-1225.
[4] 杨琴,刘丕.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59(17):95-98.
[5] 杨恩宇,唐忠平,王河焱,等.PICCO监测在SAP患者行液体复苏及CBP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0):1173-1174.
[6] 宋英晓,朱惠云,刘爱茹,等.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8,18(5):350-353.
参考文献
[1] 李贺,高明,葛魏巍,等.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6):794-797.
[2] 符宜龙,舒艾娅,罗艳,等.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0):1042-1047.
[3] 郭军,王宇,饶友义,等.国内外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用药推荐意见的比较[J].医药导报,2019,38(9):1218-1225.
[4] 杨琴,刘丕.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59(17):95-98.
[5] 杨恩宇,唐忠平,王河焱,等.PICCO监测在SAP患者行液体复苏及CBP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0):1173-1174.
[6] 宋英晓,朱惠云,刘爱茹,等.液体复苏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8,18(5):350-353.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