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纵隔感染外科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2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纵隔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为纵隔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例(死亡1例),非感染组412例(死亡6例)。结果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总胆固醇、拔除纵隔引流管时间与纵隔感染呈正相关性为纵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在治疗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应尽早行清创手术,充分引流,避免感染范围扩大,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纵隔感染;心脏手术;高危因素;纵隔清创术;论文发表
       纵隔感染一旦形成,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发生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纵隔感染的治疗研究,以提升患者生存率[1]。现报告如下。
纵隔感染_论文发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过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纵隔感染组8例(死亡1例),非感染组412例(死亡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拔除纵隔引流管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一旦怀疑纵隔感染,需关注胸部的红肿热痛,有无积气积液,尽量留取细菌培养,严密监测体温,并每日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和中心粒细胞等炎症指标,关注其变化趋势。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密切关注伤口引流液的颜色,确定病原菌之后给予敏感药物积极抗感染处理。对于已经确定纵隔感染的患者均送至手术室行急诊清创术,术后放置纵隔引流管冲洗,冲洗液选择稀碘伏、生理盐水或奥硝唑,注意引流管的通畅,计算出入量,入量不可大于出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引起纵隔感染的因素分类汇总,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感染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比
       两组患者在总胆固醇、手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拔除纵隔引流管管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值<0.05:总胆固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拔除纵隔管时间)选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拔除纵隔管时间为心脏手术后胸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  论
       本研究中纵隔感染率为1.9%,感染组死亡率为12.5%,死亡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死亡率,其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合适的预防措施及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案,明显降低了纵隔感染的死亡率。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控制血脂在可接受范围内。对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应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本研究中8例纵隔感染患者其中4例入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由于手术的复杂性,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等均较长,因此术者不断着力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度,减少手术时间,减少阻断时间,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显得非常重要。术后加强心包纵隔引流管管理,应积极挤压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管道积血及堵塞。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争取尽早拔除引流管。
       此外,体内潜在感染、营养不良、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胸骨固定过松或过紧、体外循环管道等手术物品污染、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多种有创监测、体腔引流、气管切开、牵强的缝合技术、骨蜡的不合理使用、电凝能量过大及引流液过多等因素均与纵隔感染密切相关[2]。因此对于这些高危环节要严密把控,早期预防[3]。因为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必将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后果严重。
       综上所述,心脏术后病人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危害极大,对我们的医疗也提出了挑战。重视预防,抓住时机早期治疗,能降低纵隔感染的致死率。
参考文献
1、叶家欣,孔懿,麻明,等.集束化预防治疗策略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中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13-916.
2、杨平,沈玉光,苏家琼,等.心脏术后患者发生纵膈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15(1):66-68.
3、崔振田,高永顺,陆龙.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11例治疗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8,34(5):296-297.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纵隔感染外科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2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纵隔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为纵隔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例(死亡1例),非感染组412例(死亡6例)。结果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总胆固醇、拔除纵隔引流管时间与纵隔感染呈正相关性为纵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在治疗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应尽早行清创手术,充分引流,避免感染范围扩大,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纵隔感染;心脏手术;高危因素;纵隔清创术;论文发表
       纵隔感染一旦形成,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发生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纵隔感染的治疗研究,以提升患者生存率[1]。现报告如下。
纵隔感染_论文发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过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纵隔感染组8例(死亡1例),非感染组412例(死亡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拔除纵隔引流管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一旦怀疑纵隔感染,需关注胸部的红肿热痛,有无积气积液,尽量留取细菌培养,严密监测体温,并每日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和中心粒细胞等炎症指标,关注其变化趋势。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密切关注伤口引流液的颜色,确定病原菌之后给予敏感药物积极抗感染处理。对于已经确定纵隔感染的患者均送至手术室行急诊清创术,术后放置纵隔引流管冲洗,冲洗液选择稀碘伏、生理盐水或奥硝唑,注意引流管的通畅,计算出入量,入量不可大于出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引起纵隔感染的因素分类汇总,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感染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比
       两组患者在总胆固醇、手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拔除纵隔引流管管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值<0.05:总胆固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拔除纵隔管时间)选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以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拔除纵隔管时间为心脏手术后胸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  论
       本研究中纵隔感染率为1.9%,感染组死亡率为12.5%,死亡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死亡率,其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合适的预防措施及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案,明显降低了纵隔感染的死亡率。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控制血脂在可接受范围内。对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应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本研究中8例纵隔感染患者其中4例入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由于手术的复杂性,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等均较长,因此术者不断着力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度,减少手术时间,减少阻断时间,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显得非常重要。术后加强心包纵隔引流管管理,应积极挤压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管道积血及堵塞。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争取尽早拔除引流管。
       此外,体内潜在感染、营养不良、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胸骨固定过松或过紧、体外循环管道等手术物品污染、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多种有创监测、体腔引流、气管切开、牵强的缝合技术、骨蜡的不合理使用、电凝能量过大及引流液过多等因素均与纵隔感染密切相关[2]。因此对于这些高危环节要严密把控,早期预防[3]。因为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必将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后果严重。
       综上所述,心脏术后病人一旦发生纵隔感染,危害极大,对我们的医疗也提出了挑战。重视预防,抓住时机早期治疗,能降低纵隔感染的致死率。
参考文献
1、叶家欣,孔懿,麻明,等.集束化预防治疗策略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中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13-916.
2、杨平,沈玉光,苏家琼,等.心脏术后患者发生纵膈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15(1):66-68.
3、崔振田,高永顺,陆龙.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合并结核杆菌感染11例治疗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8,34(5):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