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表论文点线面的应用
在儿童绘本的设计中,点的运用形式无穷无尽,既可结合“点”的概念、特征进行自由排列构成,形成新的形式,也可以赋予点内在的发表论文概念特性,使其内涵丰富。“点是最简练的形式”,与面相对而言,没有精确的外形概念,是抽象艺术的最小元素形式。当点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人对抽象点的官能体验也会相应改变。因此,学前儿童绘本中,点元素的运用可以是相对的,其外形轮廓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更可以是任意几何形状。
儿童文学界寓言大师李欧·李奥尼创作的学前早教绘本《小蓝和小黄》,用抽象的点代表人物,作者将主角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用手撕的技法表现出来,使点的形状边缘呈现不规律的边缘形状,显得生动活泼、画面丰富。绘本中“点”的意义被赋予特定的表达含义:用“点”指代人物角色,以精炼的形式传达特定发表论文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刚开始,很多图书馆员怀疑该作品是否会被孩子喜爱,事实证明,孩子对此作品产生极大兴趣(如图1)。
在儿童绘本画面语言的创作中,线元素概括分为直线和曲线,不同的线有不同的情感,且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根据线元素的特点,可以巧妙传达故事内容的语义与语境。直线表现静,且具有坚硬的特点,稳定、平和;斜线具有不平衡感与速度感;曲线则柔软、优雅。线由点生,由点入线,由静入动,既有张力又有方向,此外,线还有位置、长度、宽度、形状、性格等属性。
绘本《跟着线走》体现了线的运动性与方向性,引导孩子跟着线在街道、海里、天空、森林、房子中旅行,带领孩子认识颜色,发现差异、认知事物,具有导向的特点。该绘本的主视觉以卡通绘画为主。线元素则以引导视觉走向的形式、作用出现,将各个物象元素串连起来,将散落的视觉元素整合成有秩序、有逻辑的构成形式。因此,插图画面虽然以散点式的构成为主,却用“美的线条”进行延伸、迂回起伏,以令人愉悦的方式吸引人的视线随着它的方向而转移,引导孩子跟着书中的逻辑进行畅想,具有故事性,且本书想象力丰富、画面简明、趣味十足,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图2)。
面在绘本画面中通常占据主要位置,随着面的形状、大小、肌理、色彩等形式的变化,从而定下绘本整体的造型基调。面可以是扩大的点,也可以是线形成了面。通常可以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偶然、不规则等几种面的形式。
《佩泽提诺》讲述的是佩泽提诺是个小块儿,他觉得别人都是大个子,自己肯定是什么人身上的一块,所以他开始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碎成了许多的小块,这时才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是由小块组成的。作品名源于意大利语Pezzettino,意思指“小块、小片”的意思,言外之意指不够大、可能不起眼。主角佩泽提诺为几何形式的方块元素,而另一人物形象“飞毛腿”则是通过方形元素的重复,将五颜六色的色块堆砌在一起,形成与单元素主角佩泽提诺强烈形状对比的另一鲜明人物形象,从而通过每个人物之间不同的形状引发矛盾,产生故事。该作品的语言富含节奏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如图3)。
二、发表论文肌理的应用
肌理又称质感,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大致受材质的特性、绘画工具的类型以及造型的方法三类因素的制约,因此可以从材质、绘画工具、造型三方面入手,进行选择与把握。由于肌理能丰富绘本画面的形式与内涵,产生不同的意味,在儿童绘本的图画创作中,适当增加画面的肌理质感或材质,可以强化感官上的艺术效果,甚至可以从书籍材料入手,让孩子通过视觉与触觉上的双重刺激,感悟不同物体的真实表面,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孩子主动发现世界与认识世界。
肌理感受以人的触觉为基础,调动视觉质感的产生,具有自然抽象形式的自然痕迹。在儿童绘本的设计中,将发表论文故事内容与绘本材质巧妙结合,更利于孩子理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拍拍小兔子》中以兔子的外观轮廓与皮毛材质来指代兔子,与兔子轮廓外的纸质材料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通过触摸充分感受与认识到真实兔子的触感,从而帮助认知与记忆(如图4)。
三、发表论文色彩的应用
抽象艺术的色彩在形式表达上是纯粹的,概括事物内在美,进行情感的抽象表达,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将抽象艺术的色彩表达方式运用在儿童绘本中,能够有效地通过画面传达氛围与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活跃孩子的思维,激发灵感。
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因此,直接概括事物本质的色彩比较符合孩子的认知,在色彩的选择上更加纯粹。鲜艳明确的颜色更能准确传达情绪,比如紫色神秘、高贵;蓝色空旷、忧郁;红色热情、危险等。
首先,儿童绘本的创作需要注重色彩的纯度与明度之间的对比,并且灵活运用。同一色相下,不同的饱和度与明暗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具有不一样的发表论文视觉语义。饱和度高的色彩给人鲜艳、明快、活泼的质感。饱和度低的色彩给人温柔、细腻、安静的感觉。而幼儿更倾向于纯度高、对比强的色彩。年龄小的孩子对纯度高、对比强的色彩更关注,而成长到5岁左右的孩子,对温和淡雅的颜色更加喜欢。其次,色调的冷暖在画面中传达不同的视觉语言。暖色调给人温暖、友善、和缓的视觉氛围,冷色调则让人感觉寒冷、孤独与紧张。早期儿童偏爱红色、黄色,喜欢暖色调。
驹形克己给学前儿童设计的《咕嘟咕嘟咕咚咕咚》绘本中没有故事,只有抽象图形、拟声词以及橘红、柠檬黄、群青、天蓝四种色彩,而橘红是每页都会出现的颜色。至于橘红色为什么这么重要?驹形克己表示,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亲肚子中虽没有分辨色彩的能力,却能模糊感觉到色彩。就如在眼睛前用手挡住太阳,却依旧能从手缝中看到颜色一样,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也能感受到这温暖的橘红色。所以通过对橘红色的运用,还原幼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感官体验,使孩子的心情变得安宁舒缓且平静,而且还能刺激婴幼儿脑部发育(如图5)。
四、发表论文情感方面的应用
儿童绘本的创作需要善于通过画面的视觉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点、线、面作为三大构成元素,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能给人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点具有不同的大小,大点给人简洁、单纯的感觉,小点给人简单、复杂的感觉;点又可以变为圆形或方形,圆形顺滑、有运动感,方形理性、有秩序感。线作为直线,平静、有力量;作为斜线,不平衡,有升降趋势;作为弧线,有运动感、柔和。完整的面让人感觉安定、圆满,不完整的面让人感觉不平衡、有遗憾等。而色彩作为一大构成要素,对人的知觉与心理效果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绘本创作中,注重色相、明度、纯度在情感表达上的运用,灵活使用肌理语言进行表达。
儿童绘本还需要运用通感的方式进行交流。通感,指人们五感之间相互沟通、交错,比如颜色有温度,冷暖有重量等,形成独特的心理感受,使发表论文读者通过绘本中的视觉表现,感受到更多的信息与内容,达到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情感融合,运用视觉语言吸引小读者深入了解绘本里的故事。
驹形克己的《咕嘟咕嘟咕咚咕咚》一书中,除了对色彩的运用,还利用婴幼儿最熟悉的圆形吸引他们的注意。因为婴儿从出生就依赖妈妈的乳房,所以看到圆形的东西会有反应,所以将挖洞以及同心圆的设计加入其中,让婴儿享受触摸的乐趣。《咕嘟咕嘟咕咚咕咚》虽没有故事,却考虑到孩子阅读的主体性,用“咕咚”“咕嘟”的拟声词配合抽象图形,激发孩子想象力,并将水的声音视觉化呈现。从驹形克己的书中我们能看到,将抽象语言运用于儿童绘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可视化的元素与观者沟通、传达意向(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