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营得不到控制
高校食堂财务部属于二级会计机构,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在学校的财政预算中,其经营成本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但是却没有被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而且由于缺乏资金监督,所以学校的内部监督体系并不完善。有的大学没有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有的大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无法实行。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约束,造成了学校经营活动的“空洞”和“浪费”,造成了学校运行费用增长、食物价格上涨、利润降低。
二、成本核算不规范,成本控制不佳
首先,目前高校食堂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物料计量、物料验收等基本工作记录不全、不准确;在实践中,有的学校食堂的管理不够严谨,原材料采购、验收、入库、保管、盘点等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有的原材料采购后直接投入生产,没有进行相应的登记,造成账务不清、管理漏洞大,造成成本核算不真实。
同时,由于当前高校食堂成本核算不科学,很难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造成了成本控制的困难。其次,学校的成本控制,不仅要控制原材料的价格、采购费用,还要控制人力、燃料、动力、管理费等,但由于没有进行成本指标的考核,造成了学生的成本意识薄弱,在生产中不注意节约,造成了无谓的浪费和损失。
三、没有做好成本预测或编制成本预算
如今,很多大学的食堂因为没有了竞争,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投入,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不亏损,就可以继续经营,所以,他们的预算很低。对营业额、费用的变化不够详细,对费用变化的规律把握不到位,对费用的预测和预算也未进行。尤其是在无成本预算时,由于缺少合理的采购方案,导致产品随意、库存大量积累,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此外,在没有设定成本指标的情况下,对原料节省不重视,导致了原料的浪费。存在工作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合理、经营成本高、人员成本高、浪费大、效益低等问题。
四、食材采购不招标,食堂原材料价格偏高
目前,许多大学的食堂还没有制订出合理的采购方案,也没有向社会公开采购,只采用市场价,或与一家或数家固定供应商进行合作,原材料的供给基本上是由供应商来决定。另外,由于供货商多为个体工商户,食堂采购单位在采购副食等食品时,存在着伪造发票的风险;而有些没有正规票据的农副产品,极易发生虚假交易;采购人员用假发票报销,套取现金;甚至利用自制的原始凭证,乱填数量、价格、明细,造成学校和学生利益受损。
五、论文发表财务管理不到位
很多大学都认为,学校的食堂是学校的第二个财政部门,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工作,只需要统计、记账、统计收入和开支,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所以并没有特别注重财务管理。有的高校财务处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对财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缺乏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导致一些高校的财务人员配置偏少、业务水平偏低、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监督不力。论文发表比如,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名会计和出纳的双重职责,食堂采购、验收、保管人员同一人担任,物料清单不全等,管理上有很大的漏洞,加大了食堂成本核算工作的难度。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