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有力的扶持了困难大学生,解决了困难 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缺乏诚信、还款能力不足等因素,加大了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助学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有助于减少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大学生助学贷款 违约贷款 风险
国家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有力的保障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科教兴国战略等教育目标烦人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 年 9月,国家助学贷款正式在北京、上海等 8 个城市开展小范围试点工作;;2000 年 2 月、8 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经历两次调整之后,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 承办银行扩大到四大国有银行;2003 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由于毕业生还款风险突出等面临停顿;2004 年 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进行补贴,还款年限延长至毕业后的 6 年;2006年 9 月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体系, 迄今为止,助学贷款在我国已经普遍得到实施,逐步走上正轨,惠及更多的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一、基本概念
国家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的一项资助性贷款制度,致力于帮助上不起学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和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的银行贷款。[1]
二、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因素
近年来,助学贷款在帮助广大困难学生顺利上学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高校大学生贷款还款拖欠等问题,助学贷款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
1、逆向选择风险
由于助学贷款整个流程发生在学生、学校和银行之间,那么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学生在提交助学贷款申请时,为成功申请到贷款而隐瞒自身真实情况,提交不准确的材料,而学校在进行审核时也只是单方面的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判定,没有实地考察进行确认,从而发生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对银行而言, 也只能是单方面的根据学校提供的审核后的材料及名单予以发放贷款,从而加剧了逆向选择的产生。不仅仅如此,银行为了避免贷款后的高违约风险,又迫于政府压力发放助学贷款,则更倾向于为长期以来信用较好的学校和地区进行贷款, 而回避一些没有什么信用名气的学校的高校,从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覆盖率,不利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开展。
2、贷款收回风险
助学贷款发放后面临的还款违约是贷款银行主要承担的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贷款违约率一度达到 20%,在有的地区甚至高达 50%,加大了银行助学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呆账坏账的风险,打击了银行向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的积极性,难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行,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风险
参加贷款的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诚信意识的缺乏,借着国家政策,进行骗贷, 他们最初就以不偿还态度申请贷款,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助学贷款被遗忘,存在恶意欠款的情况,而且毕业生去向具有复杂性,学校、银行与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 难以获取其具体信息进行追缴贷款,从而大幅增加了银行呆账坏账。
(2)就业风险
各行各业到目前均呈现出饱和的状态,市场竞争愈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使得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没有经济来源偿还助学贷款,或者收入只能满足日常基本开销,没有余额,也没有办法从父母处获取资金偿还贷款, 不得已出现逾期不还、拖欠贷款的情况。
(3)政策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从帮助困难学生出发,放低贷款门槛,借贷期限长,没有建立严格的法制制度,从而学生违约成本较小,还款意愿低,银行以其自有信贷资金发放助学贷款并自主管理贷款,难以控制大学生的贷款违约率,导致政策风险的发生。
3、银行积极性不高
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与银行的经营目标存在矛盾,银行迫于政策而发放贷款,从而将贷款风险转移到银行。助学贷款数额小、期限长,银行并不能从中获取收益,而且助学贷款是纯信用贷款,加大了贷款的风险。虽然助学贷款可以使整个社会与教育事业受益,但是却对银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银行对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
4、银行管理风险
面对贷款违约,银行追缴成本高,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引致管理风险。而且助学贷款具有人多、量大、额小等特点,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面对高流动性的大学毕业生,银行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信息,追缴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强。
三、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应对措施
1、国家层面
对国家来说,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确保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贷款后的管理机制,制约恶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期提高学生按期还款的自觉意识,使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政府需要联合银行、支付宝等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将学生信用记录录入征信系统, 并将该记录作为大学生毕业考核、考研等评定指标,以此对大学生进行约束,确保其按期偿还贷款。
2、高校层面
首先,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培养力度,提高信用意识;其次,高校应该严格助学贷款操作程序,严格把关相关申请材料,同时带学生深入了解助学贷款违约严重后果;最后,高校应该对贫困学生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展开资助育人工作,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得学生有收入保障, 从而降低贷款拖欠率。
3、银行层面
银行方面需要完善贷款机制,切实考虑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和就业情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建立多样化的还款方式,适时调整延长贷款期限,为大学生贷款提供充足的还款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对按期还款的同学给予一定优惠。
4、学生层面
对于学生自身,一方面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前为就业做好相关准备,便于毕业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偿还助学贷款;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诚信意识的学习,对国家的资助贷款心怀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按时还款。
参考文献:
[1]廖若宇.我国政府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 张德强.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机制的构建 [J].企业家天地,2012(11):97-98.
[3]吴悠.助学贷款拖欠问题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侯璐.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大学生助学贷款 违约贷款 风险
国家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有力的保障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科教兴国战略等教育目标烦人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 年 9月,国家助学贷款正式在北京、上海等 8 个城市开展小范围试点工作;;2000 年 2 月、8 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经历两次调整之后,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 承办银行扩大到四大国有银行;2003 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由于毕业生还款风险突出等面临停顿;2004 年 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进行补贴,还款年限延长至毕业后的 6 年;2006年 9 月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体系, 迄今为止,助学贷款在我国已经普遍得到实施,逐步走上正轨,惠及更多的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一、基本概念
国家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的一项资助性贷款制度,致力于帮助上不起学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和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的银行贷款。[1]
二、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因素
近年来,助学贷款在帮助广大困难学生顺利上学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高校大学生贷款还款拖欠等问题,助学贷款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
1、逆向选择风险
由于助学贷款整个流程发生在学生、学校和银行之间,那么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学生在提交助学贷款申请时,为成功申请到贷款而隐瞒自身真实情况,提交不准确的材料,而学校在进行审核时也只是单方面的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判定,没有实地考察进行确认,从而发生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对银行而言, 也只能是单方面的根据学校提供的审核后的材料及名单予以发放贷款,从而加剧了逆向选择的产生。不仅仅如此,银行为了避免贷款后的高违约风险,又迫于政府压力发放助学贷款,则更倾向于为长期以来信用较好的学校和地区进行贷款, 而回避一些没有什么信用名气的学校的高校,从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覆盖率,不利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开展。
2、贷款收回风险
助学贷款发放后面临的还款违约是贷款银行主要承担的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贷款违约率一度达到 20%,在有的地区甚至高达 50%,加大了银行助学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呆账坏账的风险,打击了银行向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的积极性,难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行,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风险
参加贷款的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诚信意识的缺乏,借着国家政策,进行骗贷, 他们最初就以不偿还态度申请贷款,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助学贷款被遗忘,存在恶意欠款的情况,而且毕业生去向具有复杂性,学校、银行与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 难以获取其具体信息进行追缴贷款,从而大幅增加了银行呆账坏账。
(2)就业风险
各行各业到目前均呈现出饱和的状态,市场竞争愈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使得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没有经济来源偿还助学贷款,或者收入只能满足日常基本开销,没有余额,也没有办法从父母处获取资金偿还贷款, 不得已出现逾期不还、拖欠贷款的情况。
(3)政策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从帮助困难学生出发,放低贷款门槛,借贷期限长,没有建立严格的法制制度,从而学生违约成本较小,还款意愿低,银行以其自有信贷资金发放助学贷款并自主管理贷款,难以控制大学生的贷款违约率,导致政策风险的发生。
3、银行积极性不高
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与银行的经营目标存在矛盾,银行迫于政策而发放贷款,从而将贷款风险转移到银行。助学贷款数额小、期限长,银行并不能从中获取收益,而且助学贷款是纯信用贷款,加大了贷款的风险。虽然助学贷款可以使整个社会与教育事业受益,但是却对银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银行对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
4、银行管理风险
面对贷款违约,银行追缴成本高,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引致管理风险。而且助学贷款具有人多、量大、额小等特点,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面对高流动性的大学毕业生,银行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信息,追缴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强。
三、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应对措施
1、国家层面
对国家来说,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确保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优化贷款后的管理机制,制约恶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期提高学生按期还款的自觉意识,使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政府需要联合银行、支付宝等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将学生信用记录录入征信系统, 并将该记录作为大学生毕业考核、考研等评定指标,以此对大学生进行约束,确保其按期偿还贷款。
2、高校层面
首先,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培养力度,提高信用意识;其次,高校应该严格助学贷款操作程序,严格把关相关申请材料,同时带学生深入了解助学贷款违约严重后果;最后,高校应该对贫困学生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展开资助育人工作,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得学生有收入保障, 从而降低贷款拖欠率。
3、银行层面
银行方面需要完善贷款机制,切实考虑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和就业情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建立多样化的还款方式,适时调整延长贷款期限,为大学生贷款提供充足的还款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对按期还款的同学给予一定优惠。
4、学生层面
对于学生自身,一方面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前为就业做好相关准备,便于毕业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偿还助学贷款;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诚信意识的学习,对国家的资助贷款心怀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按时还款。
参考文献:
[1]廖若宇.我国政府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 张德强.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机制的构建 [J].企业家天地,2012(11):97-98.
[3]吴悠.助学贷款拖欠问题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侯璐.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10.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