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理念,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思想理念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管理观念和思想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摒弃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放开眼界,提高觉悟,是中小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推动中小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主动学习政策制度和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关注更新政策与法律知识,转变经营理念,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治理结构清晰、组织框架科学的先进管理体系,从而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形成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运营机制,全面保障中小企业有序发展。此外,必须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专业化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财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培训教育,提升财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可以通过对财务人员的财务论文发表知识实行有效的测试和奖惩,提高整体财务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对财务人员的聘用要严格把关, 聘请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知识过硬的综合型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让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参与经营活动,发挥财务的参谋与决策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完善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要规范设置会计机构,明确会计人员的职权,形成职责分工、权力分割、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建立以防范为主的监督防线,将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融入企业生产、供应和销售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其次,加强以控制为手段的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检查的基础上对各个岗位从事的业务进行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核查;最后, 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专设的管理机构,直接独立于被监督检查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管控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最终落实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目标和要点要求,健全本企业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对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科学筹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计划地使用资金,保障其正常流通是财务管理的关键。中小企业一定要合理安排资金,科学安排筹资渠道、时间和规模。要努力做到企业资金流入与流出的相对平衡,防止不明原因的资金滞留。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防止资金链断裂或大量资金滞留的现象发生。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多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要有效配合,不能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或购买大型固定资产,也不能将长期借款滞留于企业账面,不进行任何收益活动。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收回和支付的时间的预计,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能够收回,什么时候又要准备采购等,要做到有计划有预测,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也要做到有效配合。
四、创新方式,把控项目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佳投资,才能使业绩稳定增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首先,要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筹资体系。除了与银行保持长期联系,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外,还应及时掌握政策,借助高新技术等专项扶持、风投基金、兼并收购、股份制合作、中外合资等方式,积累资金,保证未来投资过程中有充分及时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其次,做好市场调研,把握投资时机。中小企业不能随波逐流,要积极应对宏观层面的变化,无论在什么经济周期都能做到看准时机、谨慎论证、谋定而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投资高效灵活的优势,避开经济波动对自身发展的束缚,杜绝盲目投资,为永续发展积聚强大的后劲。在项目的甄选上,要认真分析并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市场调研为基础、辅以正确的投资预测,通过分析投资项目市场的需求性、技术的适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上的营利性等,最终决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再次, 论文发表创新方式,引入战略管理。虽然中小企业受自身实力的限制,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有足够的资源和渠道进行战略管理,但可以引入战略思维,借助周围所有的力量, 力所能及的搜集与投资相关的市场信息、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再根据自身的优势或劣势研究投资的机会和风险,最终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战略,从而选择最正确的投资;最后,分散经营,降低风险。投资时, 一定要注意分散风险,控制资金的流向。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也趋于多元化,这使得企业要控制投资风险,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需要一定的投资管理技巧,分散投资,既分散了精力又分散了资金,这样散如沙盘的投资,管理会更加困难,搞不好反而会增大风险,因此应正确选择方向,运用多种投资工具、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五、加强管控,化解资金潜藏风险
中小企业应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建立彼此制约的资金控制组织架构。加强资金支出控制是管控的重点, 要建立严格的资金支出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方式、权限、程序等,规范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借鉴预算管理模式,将支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内的支出正常审批,大额资金实行联签制;预算外支出,按照例外管理,报决策机构审批执行。重要资金支付须增加集体决策审批环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挪用、侵占的风险。此外,对于资金收入,应从加速资金周转和加强内控的角度完善控制。
对应收账款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对运行情况全面排查,梳理应收总额、涉及家数、周转情况,选定重点跟踪对象对以往支付、信用情况、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分析;运用账龄分析,对账款拖欠时间长短和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异的收账方法,实行不同的收账政策。此外,还应健全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和控制措施,有效促进应收账款良性循环。
另外,还要确定存货经济订货规模,保持最优存货水平,在满足销售和耗用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资金、降低存货成本;分析存货周转率,找出影响周转的因素,加快资金流转,减少资金在存货阶段的滞留。
相关热词搜索:财务管理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