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
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进入社会,对目标行业认识不够清晰,即使认定一个行业那也只是迫于个人专业所需,没有细分所选定的行业、没有明确所选的行业岗位职责,学生职业规划都不清晰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学生自我的认知错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教育需要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提升个人职业规划意识,真正全面且细致了解所学习的文章发表专业以及专业的未来规划,促进其在未来的就业选择思考中,发挥个人职业生涯探索的主动性,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定时地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讲座,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开设每两周一次的职业生涯讲座,为学生普及其专业生涯规划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规划意识和相关职业能力。讲座的主题可以集思广益,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话题,比如“我的大学生活”“择业是选我所爱还是爱我所选”“如何突破纠结、奋力奔跑”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可不局限于自己成为学生的主讲人,还可以选取邀请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或是已经就业的学长学姐进行主讲。讲座的形式不可以只局限于单一的职业介绍,而是可以采取现场辩论,或是短句表演的形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规划的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规划大赛活动,从大赛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提前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体验职业角色的转换,也能够让学生在规划大赛的参与过程中,认清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个人的规划意识和相关就业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联谊其他专业的学生,从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个人专业和他人专业有一定了解,为个人专业观念的转变提供一定助力。学生在这一与其他专业联谊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个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密切开展校企合作,为在校生提供充足实践机会
目前,部分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所设置的专业科目与学生人才培养规划没有严格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学生全方面全方位的就业能力难以得到发展,高职教育院校也难以合理定位高等教育职业的功能价值,导致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划,学生也难以成为一名技术型的人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一定求职的优势。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一以企业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形式,弥补个人专业学习的短板,增加在企业实践文章发表学习的经历。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联系,并且展开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培训工作中养成一定就业意识,学生这个时候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开展相结合。此时,企业可以进行对学生培训的完整的规划,定期、定时地开展相关高职院校的学生培训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接触所学专业的知识。拿港口机械的专业来讲,相关企业可以从港口经营设备知识、保养检查、故障诊断、维修维护等方面进行培训教学。在前期的培训中,企业可以强调学生对装载机、牵引车、叉车等流动设备的机械电器知识的培训,要求学生对设备的检查保养工作进行相关实践。这个时候,教师可事先在学校里为学生讲解设备保养检查工作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当学生对企业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熟练度的时候,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问,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由此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此外,企业还可以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一对多地进行指导,这名人员可以在一定时间对学生的相关操作给予纠正检查,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重视校内外实践技能竞赛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教书育人,育人即意味着培养人,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标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为了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短时间内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具有潜力的学生,但却面临着这一批学生就业难、难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与实际俱进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调整学生人才培养的结构。科学完善的学生培养机制能够让高职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学生也能够在校内外实践技能的竞赛中激发个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实践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发展需求。
为了全面完善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高职院校可以以建立“训练、评价、激励”等机制为抓手,从而构建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扎实个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有效进行发展创新。首先,教师可以以训练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本领。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学生实操实训与生产需求的对接,从而让学生能够强化个人的专业技能,获得高超的专业技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完成某些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积极思考,有效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以评价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落实了个人的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分类和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而突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发展个人的专业技能。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成绩、比赛获奖、实践考核等纳入到个人的评价体系中。在竞赛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每年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而让学生在不同专业技能大赛中展现个人的专业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激励增强学生就业活力,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校内技能人才的成果、领军人才的事迹进行报道宣传,并且可以在相关专业技能比赛的过程中邀请这些专业人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能够积极文章发表创新个人的专业技能,有效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四、巧妙运用社会资源,邀请精英人才展开行业交流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的支持,学校需要按照一定经济形式合理规划与安排学生的人才培养政策。高职院校需要巧妙运用社会资源,邀请专业领域内的精英人才展开行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此时,学生也能够受到专业精英人才的指点,适应了解目前最新的专业情况和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并结合精英人才的建议有效学以致用,形成一定清晰且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业的精英人才开展行业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一素质提升的培训活动之中。在这一活动中,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重点,可以先为精英人才介绍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发展实际,从而让精英人才能够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大概有一定了解,才能让后续的环节起到交流互通、学习交融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个时候,高职院校还可采用多样化的交流展示模式,不仅仅致力于线下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邀请精英人才录制线上的微课,为学生的大致就业方向进行指导和建议。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让精英人才开设面授交流活动、人才交流活动和拓展训练,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纵深和触达面。比如有的学生在线上微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个人需要吸引企业的注意力、培养个人的专业能力,让企业有留住自己的想法,从而树立一定要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意识。在邀请精英人才开展讲座交流的活动中,学校也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精英人才的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聚焦个人的就业需求,以点带面,让学生能够抓住这难得的素质提升培训机会,实现个人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