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对自主探究学习的认知不全面
提及自主探究学习,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将其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学习。显然这一想法是片面的,导致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未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专业指导,导致学生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3]。实际上自主探究学习并非简单的让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论文发表知识进行深加工和深思考,获得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并树立起正确的自主探究学习指导理念,促进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指导存在偏差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在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指导。比如,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的教学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关联。但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论文发表经验和水平,直接将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阅字典等方式,对新知识形成初步认知。这样的教学指导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的不恰当干预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抱持着“怀疑”的心态,在这种教学心理的影响下,教师会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甚至还会将课本知识“嚼烂”后,再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完成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自主探究论文发表学习显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难以将自主学习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四、学生的独立性差
受制于年龄,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方式过于死板,并且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比如,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只会机械式的阅读全文,并对其中的生字词进行背写,自主学习水平较低。另外,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性,自己很少会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论文发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不够鲜活。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