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工科教育中,实践教学伴随着整个四年教育过程,是工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发表论文教学环节。目前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认证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加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面向应用性转型过程中更要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深化产教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发表论文教学体系上重点关注如何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紧紧跟随这一理念,构建多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发表论文新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认识实习
入学初邀请企业部门经理进校园进行职业规划讲座; 发表论文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听取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讲座。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及专业应用领域有个初始认识,增加对专业的认可度以便提高未来学习热情。
二、各阶段的发表论文专业课程设计
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相应的设计课程,大多是在大二或大三的各阶段进行。课程设计内容安排上尽量接近企业真实技术场景及技术要求,使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后获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成就感。
三、专业综合项目实训
综合项目实训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综合项目实训是学生对所学发表论文知识系统性的应用。学生按就业兴趣方向分组选择题目,企业派指导教师到校内培训指导,做到就业方向明确,职业化知识储备完善。
四、毕业前的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初开始进行,根据基地企业人数和职位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意愿,经过双方互选,安排学生到基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在实习期间,如果有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作为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继续完成。
五、发表论文毕业前的毕业论文( 设计)
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论文( 设计) 在选题上优先考虑企业技术问题解决难题,同时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六、发表论文创新实验室项目训练
学生在进入大二时通过自愿报名、考核和选拔后进入创新实验室。选拔出来的学生经过校内指导教师的培训,在教师带领下承接企业的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及参加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