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对优化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表论文思考

       按照教育部的发表论文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有2494.4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解决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予以应对。

一、提高发表论文思想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拓展视野、提升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从而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变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校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了日常,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迷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拓展了教学范围,增加了师生的交流,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对家长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家长与子女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引发的误解。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校和家长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因而他们习惯于分析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让学生为获得高分而努力,而忽视对学生学业规划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过于功利化的思维自然也难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国家号召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正确领会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表论文要求,不能片面理解与之相关的举措,更不能改着改着又回到只以升学率或分数论成败的老路上,尤其要避免出现“生涯规划教育是为提高分数服务”的情况。为此,要改变功利化看待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均要正确认识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将之作为促进升学考试的工具,而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媒介,把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理念讲清楚,做到深入人心,获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image.png

二、规范教育发表论文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指导,进一步促进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化开展。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情况,研究编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可先研究制订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供教师参考,避免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零散不成系统。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写契合普通高中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尽管当前互联网发达,要获取各类教学资源并不难,但网络信息来源往往错综复杂,经常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甄别,这并不利于开展教学。同时,如果缺少规范的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很多教师恐怕很难带领学生顺利达成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此外,虽然有些学校组织编写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参考书,但其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且目前市面上也缺少被广泛认可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类教科书。

       (3)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要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适时评估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效果,或者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估,使教育不会流于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师生互动、问卷调查、学生评分、个体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发表论文方式,确保教育取得实效。

image.png

三、发表论文关注学生体验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强调知识传授,以单向灌输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个性发展需要,导致无法准确衡量教育的效果。实际上,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上得引人入胜。不过,很多学校之所以出现该类课程无人愿意教和听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课堂缺乏双向互动,不注重学生的体验。

       要让生涯规划课堂充满活力,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分年级制定教育方案。要结合高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和成长需求设计课程或主题活动,切忌全体学生均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教学或开成可有可无的“水课”。发表论文例如,可在高一设置“认识自我”和“学习规划”的专题课程,在高二开设“认识专业”和“学会决策”的专题课程,在高三开设“体验职场”和“规划未来”的专题课程。二是提倡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三是用好体验类或实践类的课程活动。教师应尽快熟悉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可参照舒伯提出的“生涯彩虹图”,全班分小组共同绘制“时间饼图”,既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理解不同人生阶段的发展目标,还能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又如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职业的情况,可布置“生涯人物访谈”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寻找一个或多个该职业的从业者进行访谈,获取真实的职场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少一些“想当然”。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思考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对优化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表论文思考

       按照教育部的发表论文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有2494.4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解决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予以应对。

一、提高发表论文思想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拓展视野、提升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从而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变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校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了日常,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迷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拓展了教学范围,增加了师生的交流,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对家长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家长与子女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引发的误解。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校和家长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因而他们习惯于分析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让学生为获得高分而努力,而忽视对学生学业规划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过于功利化的思维自然也难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国家号召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正确领会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表论文要求,不能片面理解与之相关的举措,更不能改着改着又回到只以升学率或分数论成败的老路上,尤其要避免出现“生涯规划教育是为提高分数服务”的情况。为此,要改变功利化看待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均要正确认识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将之作为促进升学考试的工具,而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媒介,把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理念讲清楚,做到深入人心,获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image.png

二、规范教育发表论文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指导,进一步促进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化开展。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情况,研究编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可先研究制订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供教师参考,避免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零散不成系统。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写契合普通高中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尽管当前互联网发达,要获取各类教学资源并不难,但网络信息来源往往错综复杂,经常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甄别,这并不利于开展教学。同时,如果缺少规范的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很多教师恐怕很难带领学生顺利达成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此外,虽然有些学校组织编写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参考书,但其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且目前市面上也缺少被广泛认可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类教科书。

       (3)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要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适时评估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效果,或者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估,使教育不会流于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师生互动、问卷调查、学生评分、个体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发表论文方式,确保教育取得实效。

image.png

三、发表论文关注学生体验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强调知识传授,以单向灌输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个性发展需要,导致无法准确衡量教育的效果。实际上,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上得引人入胜。不过,很多学校之所以出现该类课程无人愿意教和听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课堂缺乏双向互动,不注重学生的体验。

       要让生涯规划课堂充满活力,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分年级制定教育方案。要结合高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和成长需求设计课程或主题活动,切忌全体学生均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教学或开成可有可无的“水课”。发表论文例如,可在高一设置“认识自我”和“学习规划”的专题课程,在高二开设“认识专业”和“学会决策”的专题课程,在高三开设“体验职场”和“规划未来”的专题课程。二是提倡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三是用好体验类或实践类的课程活动。教师应尽快熟悉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可参照舒伯提出的“生涯彩虹图”,全班分小组共同绘制“时间饼图”,既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理解不同人生阶段的发展目标,还能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又如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职业的情况,可布置“生涯人物访谈”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寻找一个或多个该职业的从业者进行访谈,获取真实的职场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少一些“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