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初高体育论文发表课程缺乏联动
在小初高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论文发表的时间和空间都有限,所以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时间的自学、课余活动等来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实践。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和竞赛是小初高体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学习手段。但当前小初高体育课程互通不足,非常缺乏联动。
首先,从小初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小初高各学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失衡是中国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哪一学段,同样的体育教材内容重复的出现,甚至没有运动技术上的进一步提升,相当于初高中学生仍然在学当前小学生在学的东西。而且小初高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没有构建起系统性的教学结构,简单地单独呈现某一体育知识或者技能,但事实上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术和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在教学内容中忽视其关联性,小初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难以实现更好的提高。以篮球运动为例,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中介绍了“双手胸前接球技术”,而在初高中的 体育课程中关于这个技术没有做更进一步的教学。但篮球是一个团体性的运动,单一的技术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篮球整项运动。
其次,小初高体育教学中课外体育锻炼和竞赛的限制很多,主要体现在政策、经济、学生学业压力以及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小初高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和组织的简单重复致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兴趣,更不用谈学生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和竞赛。因此,虽然中国教育部对课外锻炼和竞赛非常重视,但由于小初高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有序性,致使小初高学生在课外的体育锻炼和竞赛的限制很多。
二、论文发表小初高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缺乏整体性
首先,小初高各学段的体育课程所评价的对象是相同的。在《义务教育课标》和《普通高中课标》中,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是针对小初高学生的学习评价。但小初高各学段的体育课程评价内容缺乏整体性,学段与学段之间内容脱节,比如在对小初高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时,评价学生体能没有一致的评价依据。针对小初阶段的学生,其体能评价依据是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普遍表现情况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高中学生的体能评价依据则依据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
其次,有些小初高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评价,这是因为在小初高学校的体育课程中缺乏合理的统筹和规划,致使小初高各学段评价方式脱节,造成小初高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衔接性,降低了小初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初高体育论文发表与健康课程一体化的个案分析———以兰州市初中为例
(一)小初高学校体育课程要完成课标要求
小初高体育教育论文发表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因此小初高体育课程的设置要以此为依据展开。以兰州市初中体育与健康一体化课程设置为例,在课标要求下,兰州市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分别设置了耐力、球类、力量以及速度类等运动项目。同时在体育教学课堂以外,还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操的锻炼。同时兰州初中每一学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测试标准,在身体素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其该学年成绩为不合格。而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完成测试的学生,其暂缓或免于执行的申请会被存入学籍档案中。
按照课标要求,小初高学校体育不仅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和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同时教师在体育论文发表与健康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而兰州市初中通过每周三节的体育课程和每周两次的课外锻炼或竞赛,实现了体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更好地贯彻了小初高学校体育教育的课标要求。
提高小初高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的认识在核心素养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体化中,小初高体育教师要及时认识到其教师角色的定位转变,随之要对小初高的体育课程设计、组织方式以及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创新改革。这就要求小初高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兰州市初中体育老师在体育教育改革中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而积极参与兰州市政府组织和开展的小初高体育教师培训课程、考试以及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兰州市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论文发表技能大赛,对小初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技能等进行监督,提高其思想认识。